【“感知浙江” 思政课程社会实践系列】 随春风发现墨香 于兰亭找寻风韵
兰亭,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兰亭镇兰亭村,汉代驿亭所在,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园林住所。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邀集谢安等41位文人贤士在兰亭修禊,写下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因而闻名传世。翠竹摇曳,墨香弥漫。4月10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生们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探索的激情,齐聚绍兴兰亭,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参访学习之旅。此行旨在将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受古典文化的独特魅力,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助力青年学生的思政教育。
前言
乘坐大巴来到兰亭,还未进入景区,已然是春意飘荡,路边杨柳扶风醉人眼,道旁溪流拍岸沁心脾。
移步进入兰亭,石径将我们引入树林之中。高壮古树的树荫延伸至远处碑亭,斑驳光影点映其中,修长劲直的翠竹拂来淡淡凉风,顿时消杀了午后的燥热。古树翠竹相映,溢满的春色注满了我的瞳膜——脑海中的“茂林修竹”就在我的眼前。
王羲之喜欢养鹅,兰亭中有一鹅池。白毛浮于碧波之中而不染,红掌拨水,好不自在。但鹅也不喧叫,想必是受到清幽环境的影响,却也给这宁静环境增添了一份生机。
小径渐渐将我们带入深处,碑亭立于道中。在特殊文化时期,碑亭被毁,如今重新修筑的“兰亭”碑还是有所残缺,且有不少风蚀后的斑纹,历史的风沙给予了其外表的磨损,却也浓厚了它的韵味。身为历史变迁的记录者,碑亭更是散播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实践过程
仰观康熙所书的兰亭集序,豪迈大气,颇具帝王之手笔;俯察王羲之教子书法十八缸,水随日减,技艺修行而精。游曲水流觞,好似又见群贤一觞一咏,举杯之间,秀口出佳句,兴致随时而增。似乎此地还遗有文士的隐逸雅致,风雅历时千年而弥香。
“耳边听得兰亭曲,一咏流觞已有名。”曲水流觞,是兰亭的另一处胜景。师生们仿古而行,围坐一起,共同体验古人的雅集之乐。清澈的溪水缓缓流过,浅觞随着溪水而漂流,每到一处,便有人即兴赋诗,抒发情感。水流不息,诗意盎然,每个人都沉浸在这份古典的雅致之中,体会着古人“饮酒赋诗”的乐趣。
最后,我们来到了兰亭书法博物馆,石板为墙,“之”字为形。王羲之作《兰亭集序》兴致当头,通篇重复文字,各有筋骨,形态不一,尤其“之”字,神态各异。进入博物馆,其中详细记载了王羲之的书法造诣与《兰亭集序》的前世今生。《兰亭集序》虽然随着爱之心切的唐太宗一同带入棺中,但它仍是博大精深的书法中最浓重的一笔,将行书演绎至巅峰,带来临摹风潮,其中蕴含的生死哲学更是令古今文人骚客动容。兰亭书法博物馆作为一个传播媒介,它讲述着兰亭故事,使得其中久远的历史与文化得到记载,成为文化长卷中光耀夺目的一章。
距今千年的兰亭,仍然散发着自己的书法文化魅力,其中不时有文人来此观摩、抒发情感,不断丰富了兰亭的文化内涵。时至今日,兰亭依旧似若当年群贤毕至,成为了文人们交流学习书画艺术的圣地。
研学心得
游步在春天里自成一道景色,趁着春色正好,一路风景一路醉,仿佛置身于画中,每一个细节都令人心醉神迷。而每一处都有着故事,王羲之曾在兰亭设宴,与朋友们共尽欢宴,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那座兰亭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古韵犹存,古老的情怀荡漾在我们心中。兰亭作为中国两千多年书法历史的源头之一,不仅有美景,更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汉语言文学2303班朱思雨
俯仰间,暮来朝去,钟灵毓秀,其草其木,其石其水,皆古人之情怀与抱负之寄托。兰亭集序之字句,实于此地焕发新生。余乃今人,得于此地,寻得吾心灵之慰藉,觅得宁静之所在。游兰亭,非徒赏美景而已,实乃对文化之感悟也。此地之景,令人陶醉,千年文化遗产,愈显珍贵可敬。愿再临兰亭,续此幽思之旅,与古人共赏文化之瑰宝,同悟天地之大道。
——汉语言文学2303班訾香香
魏晋时期映带左右的清流已再无湍急,列作其次的群贤少长也归于尘埃,即便是扎根于此的建筑亭园,也历经了被破坏、被重建、再破坏又重建的轮回,所有事物都遭遇变换,却又有什么从未改变过。当意识到自己当真踏上了这方土地——这里埋藏着一层又一层年代久远的秘密和轶事,我调动所有感官都难以触及,却能清晰感受到他们存在着。“终有一朝,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昔日的他们与今日的我们又有何区别呢?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人生何其漫长而又短暂,它由多少时光堆砌,还是短如几行诗句?
——汉语言文学2303班叶雅静
走在这片充满了文化气息的园林中,我不禁放慢了脚步,想要将这份宁静与美好尽可能地留在心间。兰亭不仅仅是一处风景,它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文化的传承。在这里,我仿佛能听到那些古人的笔墨交响,能看到他们挥洒自如的身姿,能感受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无尽向往。
——数字媒体艺术2301班汤雅琪
它既是园林,也有着江南水乡的柔情,静躁各不相同,可此时的我只想留在当下,享受片刻的宁静,享受转瞬即逝的时光,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如果可以,我也想回到东晋时期,做那文人墨客,随王羲之在这里泼墨作画写诗,偷得浮生半日闲。
——数字媒体技术2302班林琦
这次在兰亭的游览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兰亭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而未来,我希望能够更多地去了解和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让这些宝贵的财富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传承发展。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参观兰亭,亲身感受这份独特的文化魅力,共同守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
——国际新闻与传播2301班李承珂
总结
自然景观散发隐逸之味,人文风物更传风雅之韵。山水相依,自然景观与人文风物相衬,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此次参访学习,不仅让师生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深刻体会到了党的方针政策与传统文化的紧密结合。
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机理,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把握,指明了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在长期发展中积淀了深厚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形成了丰厚的文明硕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文化自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青年在行动。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通过此行,青年学生们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决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精神融入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在古典与现代的交汇中,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生们以行动诠释了文化熏陶与思政教育的完美结合。这场兰亭之行,不仅是一次文化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